莫言忠告:人到晚年 一个家庭的悲哀不是没钱 而是儿女到了四十岁 还是这三种状态
莫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被世人熟知。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与作品,获得无数读者的青睐。不过,谈及其莫言的儿女,却让他十分头疼。毕竟文学也讲究天赋,哪怕莫言自己再怎么苛责,也无法要求儿女与自己一样,写出让大众眼前一亮的作品。
如今,莫言到了晚年后,开始回望过去,对于和儿女的相处,也有了新的思考。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人生的选择权,归根到底还是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上。尤其是当我阅读了《晚熟的人》时,才懂得,莫言忠告:人到晚年,一个家庭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儿女到了四十岁,还处于这三种状态。
懒散成性,缺乏责任感和自理能力
莫言提道:“在这个世界上,你必须依靠自己,绝不要期待他人的爱能够拯救你,你的一切,都由你自己决定。”前半生,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总觉得,混沌度日,大不了遇到事情找父母,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却从未想过,等到有一天父母老了,自己的余生应该怎么过,应该怎样肩负起赡养父母的重任。
若是懒惰成性,缺乏责任感,和一定的自理能力,不但对自己不负责,更辜负了父母的养育之恩。正如莫言告诉我们的那样,生活是自己的,能依靠的人,也只有自己,尤其是到四十岁,更要有担当。
不成熟的生活态度,对于未来规划模糊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说:“你可以不成功,但你不能不成长。也许有人会阻碍你成功,但没人会阻挡你成长。”对于到了晚年的父母而言,最让人担忧的莫过于儿女不成熟的生活态度。儿女不上进,对于未来,没有太多规划,任由岁月蹉跎。就像莫言所说的那样,一个人成功与否,并不重要,而是在于个人能否成长,让父母觉得靠得住。
而对于自己也没有具体的要求,得过且过,这种不成熟的生活态度,最终会由儿女自己来买单。
不良的婚姻状态,日子过得一团糟
莫言曾说道:“不如意的婚姻好比是座地狱,一辈子鸡争鹅斗,不得安生,相反的,选到一个称心如意的配偶,就能百年谐和,幸福无穷。”很多父母,往往会对儿女的婚姻,感到忧愁。尽管到了四十岁,可依然经营不好婚姻,夫妻整日吵架不休,孩子也会缺乏安全感。不良的婚姻状态,就会像莫言所形容的那样,影响到余生的幸福。
这也是让父母最操行的地方,因为作为过来人的他们深知,若子女婚姻经营失败,其他各方面都会遭受到重创。到了晚年,没有一个互相扶持的人,余生也会过得艰难。
以上三点就是莫言在《晚熟的人》一书中告诉我们的智慧,莫言在内容在人性思考上是有价值的,他的智慧靠一篇文章是说不完的,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自己去翻阅《晚熟的人》,莫言将自己大半辈子的人生智慧与阅历全然写在了书中,毫不吝啬地跟我们分享。
《晚熟的人》是莫言耗费八年时间完成的杰作。他通过通俗易懂的文笔把人性和各种社会现象都融入其中,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观点:这个世界没有灰色地带,我们只有牢记初心,才能不断进步。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晚熟的人》作品里,莫言将自己多年来遭受质疑的心态和遭遇也融入了作品每一个故事都是世间百态的缩影,还是用他擅长的写法,让每一个阅读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身的影子,找到最初的自己。
与莫言之前的作品相比,《晚熟的人》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状态,拉近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引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
就连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都说:“莫言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但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并不一定会的诺贝尔奖,当莫言用魔幻现实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地对人性的探索来讲故事后,他就成为了世界级作家。
莫言的文字犹如一壶好茶,一杯咖啡,需要你放下尘世的俗世,在一个静谧的午后,细细端详,好好品味,这样才能感受到其中的趣味,收获到文字背后的魅力。
而且,这本好书现在价格也不高,只需花费不到一顿饭的钱,就能够获得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生智慧,从而更好地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难题,少走弯路,再说了,阅读是一种有价值的投资,能够让你终身受益,让你豁然开朗,为什么不来试一试呢?
(来源海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