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碧桂园债务拆解之路在何方
房地产航空母舰的恒大、融创之后,碧桂园债务爆雷,债券与商票违约、子公司的股权冻结。碧桂园债务问题始于第二大股东减持,最先在中国平安一开始减持碧桂园股份呈现债务出问题的迹象。
2015年4月,中国平安以63亿港元(约人民币49.5亿元)收购碧桂园9.9%的股权,成为碧桂园的第二大股东。2021年末开始不断减持,到2023年6月30日持股比例为5.37%,8月11日股权由5.04%降至4.99%。
三季度末,中国平安彻底出清碧桂园股份,便不再持有碧桂园股份。中国平安清仓碧桂园股份,这既是出于维护自身现金流安全的考虑,更是及时止损的表现,关键是碧桂园的股价低迷、销售业绩一路下降,让股东害怕。
保险大鳄减持地产巨头股权,就是撤资止损,房企经营、股价、债务、销售出现问题的信号。例如泰康人寿减持保利发展,截至8月10日,泰康人寿减持保利发展2734.76万股,占总股本的 0.23%,套现3.92亿元。
大家人寿减持金地股权、泰康人寿和泰康养老转让阳光城股权,前海人寿减持华侨城A股权。后股权转向了具体的项目,9月中邮保险收购大悦城旗下的中粮·置地广场项目,总交易价格达到42.56亿元。
碧桂园坚持不躺平,赢得市场一致的表扬。碧桂园正通过股东增持、项目股权转让、卖私人飞机资产、债券展期的举措,加快销售回款、减少拿地、开源节流(减三费、裁员),主动、积极的应对债务、交楼问题。
8月14日,摩根大通1.44亿港元增持碧桂园好仓1.71亿股,持股比例增为5.04%。 8月18日,碧桂园间接全资持股一公司被冻结1870万元股权。 8月25日,碧桂园广州亚运城项目26.67%股权12.915亿元出售给中海。 10月10日,碧桂园共9笔境内公司债券本金合计约147亿元的展期3年通过。 10月10日,碧桂园债务项下本金金额为4.7亿港元的到期无法还款违约。 10月13日,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已卖私人飞机偿债。 10月16日,碧桂园转让秦皇岛碧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权。 10月17日,碧桂园生活服务集团股权被冻结6368万元股权。 10月18日,碧桂园(美元债5亿美元)1537.5万美元票息违约。 11月9日,碧桂园间接全资持股一公司被冻结14.5亿元股权。 11月9日,中国平安声明,已经不再持有碧桂园的股份(第二大股东)。
碧桂园总资产拆解
截至2022年年底,碧桂园总资产1.74万亿,总负债1.43万亿元。其中合约负债6600亿元,欠供应商及金融机构约8000亿元。尽管净资产尚有3000亿元,只要违约,这些净资产瞬间将不复存在。
三四线城市,土地价值将缩水更严重。与恒大不同,碧桂园商票签发比例较低,以碧桂园地产集团为例,2022年末,其应付商票余额为59亿元,占其贸易及其他应付款很小的一部分。
截至2023年6月末碧桂园总资产为16185.29亿元,总负债13641.6亿元,净资产2543.69亿元,资产负债率84.28%。碧桂园流动负债有11902.74亿元,其中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达2022.3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有1087.03亿元。
有息负债总额2579.05亿,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为1087.03亿元。碧桂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011.15亿元,受限制现金约294.54亿元,两者之和达1305.69亿元,较去年年底的1475.5亿元,减少了169.81亿元。
碧桂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的总和,无法全面覆盖一内到期短债。尽管碧桂园持有未动用的非承诺国内融资授信额度有约2788.07亿元。截至6月底,碧桂园总借贷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为5.73%,对比2022年年末基本一致。
相较于短债压力,碧桂园流动性紧张,其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有1011.15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270亿,已无法覆盖短债(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为1087.03亿元),公司面临一定短期偿债压力。
碧桂园总债务拆解
截至2022年末碧桂园总负债1.43万亿元,其中合同负债6682亿元,有息负债2713亿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4374亿元,其他负债581亿元。有息负债中银行及其他借款1625亿元、优先票据707亿元、公司债券323亿元。
截至2022年末,碧桂园总资产1.74万亿,总负债1.43万亿,净资产3100亿元。2022年末的负债结构,其中合同负债6682亿元,有息负债2713亿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4374亿元,其他负债581亿元。
有息负债中银行及其他借款1625亿元、优先票据707亿元、公司债券323亿元.碧桂园的债务大头合同负债(是住户的),占比47%。而恒大集团最大的债主是供应商,占比41%。
与恒大集团相类似的是,碧桂园债务最大的三个债主,一个是购买了碧桂园的房子尚未交付的住户,一个是借钱给碧桂园的金融机构,一个是碧桂园的供应商。
与恒大集团不同的是,恒大集团最大的债主是供应商,负债占比41%。碧桂园最大的债主是住户,负债占比47%,其次,供应商占30%,再次,金融机构19%。
2022年末碧桂园1.44万亿元的债务中,流动负债1.23万亿元,即使刨除6682亿元的合同负债,1年之内需要偿还的债务5630亿元,手持的现金与等价物无法覆盖一年到期债务。
碧桂园流动资产合计1.54万亿元,其中在建物业8839亿元、贸易及其他应收款3800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283亿元。说明碧桂园能否正常偿还债务依赖于房地产销售回款。
截至2023年6月末碧桂园总负债1.3641万亿元,其中合同负债6036亿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4485亿元,有息负债2579亿元,其他负债541亿元。有息负债中银行及其他借款1562亿元、优先票据687亿元、公司债券269亿元。
截至2023年6月末碧桂园总负债1.3641万亿元,其中流动负债有11902.74亿元,其中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达2022.3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有1087.03亿元。
碧桂园主要以流动负债(11902.74亿元)为主,占总负债(13641.6亿元)的87%。除此之外,碧桂园还有非流动负债1738.86亿元,主要为长期借贷,其长期有息负债合计1492.02亿元,规模十分庞大。
碧桂园刚性债务规模有2579亿元,主要以长期有息负债为主,带息债务比19%。债务结构看,2022年末碧桂园有息负债中,银行及其他借款、优先票据、公司债券及可换股债券分别为1625.4亿元、706.55亿元、323.19亿元及57.93亿元。
融资渠道看,碧桂园主要依赖于银行借款,在岸银行借款占其总债务的半壁江山,还通过发债、股权、股权质押以及信托方式融资。2020年以来,碧桂园筹资流入资金无法覆盖到期债务,其筹资性现金流净额持续净流出。
对外担保看,碧桂园对外担保额度较大,存在一定担保代偿风险。资产质量看,碧桂园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规模较大,不仅对资金形成大量占用,还存在一定回收风险。
总得来看,碧桂园销售面积、销售金额持续疲软,业绩和盈利能力进一步恶化。债务负担较重,财务杠杆高企。筹资现金流净流出,再融资面临一定压力。因此,碧桂园形势不乐观。
目前碧桂园17只债券准备债务展期,正在做展期前工作。包括两只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流通的普通可转债碧桂园4.95% CB20260728和卓见国际 4.5% CB20231205,存续金额为69亿港元。
碧桂园处于存续期的公开美元债共有15只,涉及本金约93亿美元。其中于2024年到期债券2只,分别为将于2024年1月27日到期的9.65亿美元债及2024年4月8日到期的5.37亿美元债。
2023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非银类融资4041.7亿元,其中国央企发行占比近90%,民营房企融资困难。银行类融资2022年12月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出台后,桂园获得10家银行共3000亿的授信支持,问题没有到手。
碧桂园营收财务拆解
2023年上半年,碧桂园收入约2263.0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623.63亿元,增加了39.4%,归属于公司股东的亏损约为489亿元。叠加物业公允价值亏损、资产减值损失,其亏损为514.61亿元。
碧桂园在2022年同期上半年的净利润为19.1亿元,再往前推三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其净利润还分别高达612亿、541亿和410亿。
碧桂园经营出现亏损,由于房地产行业销售下行的影响,导致房地产业务结转毛利率下降,物业项目减值增加,以及外汇波动造成预期净汇兑损失所致。
主要原因是房地产行行销售低迷,三四线城市的价格下降因素,加上一二线城市限房价、市场激烈竞争、地价上涨与材料及建安成本增加、毛利率下降导致。
碧桂园毛利率、净利率持续走低。2022年业绩亏损,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下降至7.64%和-0.69%,2023年6月末两个指标分别下降10.72%和下降22.74%,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恶化。
碧桂园土地项目拆解
土储资源看,截至2021年年底,碧桂园位于中国内地的权益可售资源约14846亿元,另有基本锁定但尚未签约的潜在权益可售资源约3365亿元,合计约1.8万亿元,可维持公司未来3年左右的销售需求。
2021年底可售货值中,98%位于常住人口50万以上的区域。93%位于人口流入区域。75%位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长江中游、成渝等五大都市圈,契合了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人口流动趋势。
楼盘项目看,截至2021年12月31日,碧桂园开发项目遍布中国内地31个省、299个地级行政区划、1425个区县,项目总数达到3216个。在公司所布局的城市中,有161个地级市的市占率超过5%,其中有13个城市的市占率高于20%,55个城市的市占率在10%-20%。
碧桂园前期布局以三四线城市为主,2021年碧桂园5580亿元的权益销售总额中,68%来自三四线城市。截至2022年底,碧桂园在三四线城市的合同销售额占比仍达60%。
已经签约或者摘牌的土地,可以建设的房屋面积为2.015亿平方米,79%分布在广东以外,高度分散在各地,土储同样大部分分布在低能级城市中。
土地储备看,2023年上半年,碧桂园已签约或已摘牌的中国内地土地项目总数,为3103个。目前,其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约7802亿元。在碧桂园所布局的城市中,62%的城市销售市占率超2%,35%的城市市占率超5%,15%的城市市占率超10%。
碧桂园转向一二线和三四线“五五开”的布局。2022年碧桂园于一二线城市权益拿地金额占比71%,三四线城市占比则从过往60%以上收缩至29%。
碧桂园销售业绩拆解
碧桂园销售状况不太乐观,2023年5月开始出现加速下滑的趋势。2023年上半年,碧桂园合同销售金额1287.6亿元,同比下降30.4%。单月看6月合同销售金额160亿元,同比下降51.7%。
销售端碧桂园出现了断崖式下降,2022年整年销售额减少2945亿元,跌幅达39%。2016年开始,碧桂园开始疯狂加杠杆,成为囤地大王。2015年碧桂园的销售额为1402亿元,2016年大涨至3088亿元,直接翻了一倍。
到2018年飙涨至7287亿元,又翻了一倍多。2020年达到最巅峰,销售额为7888亿元,连续6年位居全国房企销售排行榜第一的位置。2021年销售总额为5580亿,下降了2308亿元。
数据显示,2021年碧桂园5580亿元的权益销售总额中,75%来自五大都市圈,68%来自三四线城市。2015年至2021年期间,碧桂园权益合同销售金额复合增长率达29%。
目前销售额环比,已经连续5个月下降。1月-7月碧桂园累计合同销售金额1378亿元,同比下降37.3%。单看7月合同销售金额为120.7亿元,同比下降65.0%。
1月-8月碧桂园实现权益销售金额1487.8亿元,同比下降39.04%。单看8月月合同销售金额约79.8亿元,同比下降72.36%。1月-9月碧桂园合同销售金额1549.8亿元,同比下降43.9%。
9月单月实现权益销售金额约人民币61.7亿元,连续第六个月环比下降,同比下降80.7%。如果以这个销售回款情况,要偿1年之内债务,难度非常之大,况且融资端难支撑。
碧桂园交楼计划拆解
2022年,碧桂园交付了70万套,是排在第二第三名恒大、万科的2倍多。占交付数量前50房企的17.5%。2023上半年,碧桂园交付了27.8万套,预计全年交付70万套。
截止2023年初,碧桂园未交付的房产约107万套,就是说,这些房子已经卖出去了,100万多户业主都在等待交房。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碧桂园分别交付房屋近70万套和27.8万套。
2023年前10月,碧桂园已累计交付约46万套房屋,交付项目涉及31个省份、237个城市。在第三方交付榜单上,碧桂园交付量持续稳居行业第一,在行业中遥遥领先。
2023年全年,其预计需要交付70万套房屋。根据机构测算,截至目前,碧桂园未交付房源约90万套。扣除今年上半年已交付的27.8万套,其下半年的交房任务为40多万套,而剩余的四五十万套,会在未来两至三年内。
(来源谢逸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