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汇市 楼市 人民银行重磅发声
9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三季度(总第102次)例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宏观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综合运用利率、准备金等政策工具,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会议也强调,要持续用力、乘势而上,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加快经济良性循环,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整体上看,三季度宏观经济修复势头有所转强,本次例会释放了政策面将持续加大稳增长力度的信号。”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金融时报》记者分析,在形势判断上,本次例会指出,“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回升向好、动力增强”,与二季度时相比更为乐观。但同时也表示当前“仍面临需求不足等挑战”。
加大已出台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本次会议强调,加大已出台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对此,王青认为,继8月存量社融增速由降转升之后,下一阶段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也会开始一段回升过程。“这是当前‘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加快经济良性循环,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的最有效手段。”他解释,9月人民银行降准已经明显释放了这一信号。
那么,哪些政策将加大力度呢?业内认为,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仍是重点。
本次会议谈到要“实施好存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解释,目前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比较丰富,在支持小微民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方面,结构性工具的使用仍有不小空间。如延长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工具期限,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继续助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动降低失业率,提振各类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此外,下一步还要继续用足碳减排支持工具,创新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王青也持相似观点,认为下一步仍将加大对小微企业、房地产行业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以及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在6月上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贷款额度2000亿元的基础上,其他政策工具额度也有上调空间。”
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此外,汇率市场波动情况也是近几个月来市场高度关注的焦点。本次会议提到,坚决对单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尽管近期美元持续走强,对人民币汇率构成一定扰动,但综合来看,继续看好年内人民币走势,人民币汇率有望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业内专家表示。特别是近期的宏观经济、金融数据都有所回暖,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继续回升,主要工业品开工率、货运量等高频数据都在回暖。从需求来看,信贷需求出现好转,企业和居民贷款意愿边际回暖,房地产销售和开发投资企稳,消费加快复苏,进出口降幅明显收敛,实体经济经营主体预期好转。“基本面的持续好转最终会反映到汇率上,只要经济稳住并保持向好态势,汇率将保持基本稳定。”专家表示。
对于汇率波动,近期人民银行也在公开场合多次回应。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国新办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提示,平时讨论比较多的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汇率,但实际上人民币对一篮子汇率货币能更全面地反映货币价值的变化。
“从宏观经济运行看,汇率浮动主要是调节实体经济中的贸易和投资,贸易和投资是多边的,涉及到多个国家、多种货币,因此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变动可以更全面地体现汇率对贸易投资以及国际收支的影响。从汇率制度看,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非常重要,但并不是人民币汇率的全部,还应该综合全面看待,更加关注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变化。”邹澜表示,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的人民币汇率指数,7月中旬以来,得益于国内经济稳步回升向好,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是稳中有升的,受美元指数走强影响,对美元双边汇率有所走贬,对非美元货币保持了相对强势。
落实新发放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
在房地产方面,本次会议提出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落实新发放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调降首付比和二套房贷利率下限,推动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落地见效。
王青预计,下一步政策面将引导新发放居民房贷利率较快下调。“9月25日起,存量首套房贷利率正式开始下调。我们判断,这将为新发放居民房贷利率进一步下调打开空间。”王青告诉记者,综合考虑当前楼市运行态势、房企资金面状况,以及新发放居民房贷利率的实际水平,预计接下来各地将在因城施策原则下,通过新发放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以及有效落实降低二套房贷利率下限等方式,加快下调新发放居民房贷利率,切实降低购房成本。
随着9月25日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正式下调,业内观察整个落地过程平稳、有序、高效,整体操作也呈现出标准化、线上化、便捷化的特征。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此次调整将带来多个积极效应:金融机构主动让利,实实在在地降低了人们的利息负担;新政将带动房地产市场积极情绪的增加,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预期向好发展。
董希淼认为,下一步房地产健康发展除了保交楼之外,本次会议提出的“加大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也值得关注。
(来源金融时报)